• 行政
  • 助学
  • 助老
  • 其他
娲诲姩鎶ュ悕
[转帖]中国60万孤儿有三成没有得到经常性救助
哨子   2006-06-26 11:28:28   1205次浏览 共 7 条评论
建国以来首个官方调查:
  中国60万孤儿有三成
  没有得到经常性救助


中国现有近60万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孤儿,其中三分之一没有得到经常性的救助,尤其是农村孤儿,他们是当今中国社会处于最“谷底”的一群。

  中国建国以来由官方所做的第一个孤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57万3000名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孤儿,其中6万9000人生活在政府孤儿院,其余44万由亲属——主要是祖父母——收养,其中86%生活在农村。

  《中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这项调查由中国民政部牵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实施。调查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

  负责这次调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尚晓援,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次调查的结果和数字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政府意识到必须正视孤儿问题,有关解决孤儿问题的方案正在制定当中。

孤女更令人关注

  正在澳洲讲学的尚教授特别关心那些在农村的女性孤儿,认为她们是政府和社会最应该关心和救助的群体。因为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的女孤儿处境最差。

  调查显示,在城市中,三岁以下的女孤儿居多,主要都是被遗弃的。不过,由于每年有1万多名女孩被国际领养,所以城里的女孤儿和男孤儿的比例比较均衡。但就整个中国来讲,男孩与女孩子的比例是120至130比100。农村男女孤儿的比例与此相当。

  在为期半年的调查过程中,尚教授和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撼。至今,她还对遇到的许多孤儿难以忘怀。

  有一次在安徽的一个乡村,一个81岁的祖母询问她,如何让别人领养自己8岁的孙子。这名饱经风霜的祖母几乎双目失明,但是她非常担心她死后谁来照顾孙子。

  她说:“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孤儿中普遍存在。他们大部分都是由年迈的祖父母收养,因为年老体迈,没有劳动能力,完全靠政府或家人的救助,因此他们的处境非常困难。”

  尚晓援教授对孤儿救助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她认为中国目前的五保制度在理论上包括孤儿,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存在着以扩展家庭为基础的儿童保护体制,孤儿已经被扩展家庭收养,按照以户为单位的资格条件,很多孤儿不再符合五保救助的条件。

  “这种制度只考虑了家庭的经济收入,没有考虑到儿童权利和家庭内的再分配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的开放和家族纽带的渐渐松懈,扩展家庭对孤儿的养护义务色彩逐渐减少,慈善性质逐渐增加(如叔叔伯伯独立抚养孤儿的情况越来越少)。当这种转变情况发生的时候,由于孤儿在扩展家庭中不再享有被照顾的权利,又为寄养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寄养家庭中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寄人篱下的群体。”

  她补充说,这对儿童群体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从儿童权利的角度看,对寄养在亲属家的孤儿群体,不应该使用以户为单位的救助资格条件,建议使用以个人为单位的资格条件。凡属于孤儿,就给予救助,不考虑收养家庭的经济条件。

  调查显示,中国近60万孤儿当中,超过三成没有得到经常性的制度救助,超过一半需要救助。而在占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村孤儿中,他们得到的救助比城市孤儿要少得多,不少地方的救助仅具有象征意义。

  调查发现,在孤儿救助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农村的孤儿更处于救助的“谷底”。

  在城市孤儿得到的低保救助中,其标准随当地经济水平高低而不等。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孤儿每年得到的救助平均达到三四千元(人民币,下同,600至800新元),而在河南、甘肃、宁夏等省区,补助的平均标准只有1000多元。

  而农村孤儿的救助水平还要低得多。在农村中,有13万人享受农村五保待遇,占农村孤儿总数的25%,平均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191元,其中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的孤儿每人每年平均救助额度不足600元,即每月不足50元。





我是 验证码:  

共 7 条

哨子 :

我们任重而道远.

2006-06-26 11:28:43

璇 :

大家庭的困难从这就能看出

2006-06-26 12:30:20

z.ben :

这是政府的失职! 也是政府的责任!

2006-06-26 12:39:33

魔界无影脚 :

哎---- 无语

2006-06-26 12:47:53

蚊子独吟 :

每每看到这样的话题,就想到一些事。 活跃在182里面的通常都是比较年轻的,业余时间较多的青年人,光顾论坛的也大多是我们自己人。我觉得我们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行动上的帮助,就我本人而言,我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钱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能提供的是偶尔去看看他们,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类似的文章让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些,只是很片面的帮助,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他们更需要的,是钱。我们义工捐款、假日义卖筹到的款项对于这么多贫困的孩子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几天报纸上的一则《倡议书》,我们可不可以也参考他们的,让报社给我们发篇软文,组建一个慈善基金会,从网络过度到现实,利用业余时间奔走各企业,呼吁各企业募捐,现在企业一直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我想公益活动和他们的一些理念重合,我们出面联系,他们出钱资助。一方面他们获了名,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获了利,真正实现财(他们提供)、力(我们提供)平衡。这样可能多了些功利,但是黑猫白猫,能逮到老鼠的都是好猫,我们的目的就是想为社会弱势群体多做点事,呼吁更多的团体加入我们,有时候爱心和商业并不冲突! 呵呵,这样现实吗?

2006-06-26 16:28:13

哈唔 :

2006-06-26 19:32:06

浮生箬梦 :

你看,文中说的地方都没说到温州,因为温州这样的情况很少。。。。温州经济发展快 肯资助的企业很多,所以相对其他地方而言,特别贫困的情况也比较少。。。

2006-06-26 22:38:20

关于182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更新日志
   E-mail:web#182yg.org (请将#改为@)  联系电话:18267801590
法律顾问:周义军律师 技术支持:浮生
温州一八二义工协会 版权所有 转摘请注明出处 © 2025 www.182y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7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