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提前在乡小的林老师家吃饭后立刻赶路。车行几分钟来到渡口。啊,飞云湖好美啊,山间云雾缭绕,湖面波光粼粼。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倾;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时而见几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时而见排成“人”字的大雁掠过天空。那情、那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因学生住的分散,我们八人分为两组,乡校派了二位老师各带一组。我们这组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往金山村出发。渡船在湖面行了半个多小时。弃舟登岸,早有二位小姑娘在等了。她们盼望我们来,跑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已等了半个多小时了。
不知是老天考验我们的诚意,还是已被我们真诚所感动,那雨就一直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我们沿着这条小路开始上山。这条路大部分都辅着石块,作为户外活动这条路是不错的。可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村民,这样的路无疑就是温州的人民路、信河街!
有几段黄泥路在雨中已是泥泞不堪,可两位九岁的女孩却是健步如飞,连我这名老地质队员都被她们拉下,她们时不时的还要驻足等待。
秋日的山景很养眼。枫叶片片红,翠竹点点绿;云雾松间绕,清泉石上流。咦,这路旁居然还有一座孝节牌坊,可惜碑文字迹已模糊,无从考证它的来历。忠、孝、节、义,中国传统的美德。
上山的道路比较漫长,我和带路的小姑娘聊了几句,不觉有些心酸。
“叔叔,你们从哪里来?” 小姑娘问道。
我说从温州来。
“你们去过温州吗?”我问道。
“没有”。小姑娘显得的点不好意思。
“去过文成吗?”我又问。
“没有”。小姑娘声音有些沉闷。
“去过黄坦吗?”我再问。
“没有”。小姑娘显得有点无奈。
“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 小姑娘低着头说。
我无语。
沉默,好一阵沉默。
“叔叔,你去过北京吗?”她突然问道。
“去过”。可我有点底气不足。
“去过上海吗?”她再问。
“去过”。这音调像是在喃喃自语。
又是一阵沉默。
突然,她大声地说:“我以后要去上海”。语气十分坚定。
“可我们连黄坦都还没去过呢”。另一位女孩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是啊,黄坦镇还不如我居住的新桥镇的一半大,可在她们的心中却是如此的遥远。
我们陆续地走访了好几家,可以说都是家徒四壁,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差。已经走了二个小时的山路,可有一户据说还要走一个小时,时间不充许,只能放弃。即使这样,我们走到渡口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
回到温州,已近九点。坐在后座的年轻人都已睡着。是啊,他们都累了。这是一群多好的青年啊!我会记住你们的:青言、卡卡、QQ、老夫子、石黛、忘不了、沃尔沃。
然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要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是根本。可我们有多大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