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加面包 :
三位以及182的同仁已得其精髓,不必在乎其他方面。 礼记大同篇曰 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2, 选贤与能3,讲信4修睦5 故人不独亲其亲6,不独子其子7 使老有所终8,壮有所用9,幼有所长10 鳏11、寡12、孤13、独14、废疾15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16,女有归17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8 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已19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20,是谓大同21。 白话语文∶ 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止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的去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
2006-12-10 10:25:58
儿童读经——参酌古典教育·再造文化人才 王财贵 博士 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什么是“经典”?又怎么“诵读”呢?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在现代的社会中,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心理的自然发展。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 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是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有二十五年之久,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证实其可行,八十三年一月(1994年1月)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起风气,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用讲演历史的方式宣说观念,并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这两年多来,据我记忆所及,大大小小约有二三百场演讲,听讲者约两三万人,而整个台澎地区,截至八十五年六月(1996年6月)为止,已有二三千班,合计五万余位小朋友正接受“读经”的教育。而且此风气有日益扩大之效,依我预期,在三五年内,全国至少应有百万以上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而这却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开创更充实饱满的文化。 由于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苏,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广为周知。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可增长其对读经教育的信心,并且立即可以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 我诚挚地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渐渐地走入学校,以 ...
2006-12-08 16:29:29
第一节 读经之意义 首先,就教材说,“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它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搏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可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读经”之教材。(不过,你如果真正读破万卷之后,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取罢!) 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而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 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是刻不容缓。去年,“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先生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着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总是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不分宗教,甚至是不分学派、政党及经济阶层的。 不仅台湾地区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维护书香家世,也须要让其子弟“读经”。尤其如果祖国要在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得从现在起给儿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安邦济民的大才可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中国人的世纪即将展开,希望 ...
2006-12-08 16:30:11
QQ糖 :
这个我加入有用吗?
2006-12-08 16:58:50
三土 :
这方面偶不行
2006-12-08 23:49:45
六月 :
中文学的不好
2006-12-09 0:13:26
关于182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更新日志 E-mail:web#182yg.org (请将#改为@) 联系电话:18267801590 法律顾问:周义军律师 技术支持:浮生 温州一八二义工协会 版权所有 转摘请注明出处 © 2025 www.182yg.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