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
  • 助学
  • 助老
  • 其他
娲诲姩鎶ュ悕
12月16日心理讲座记实
苹果   2006-12-19 18:48:18   656次浏览 共 10 条评论
182心理讲座于12月16日晚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老师是温州第十五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吴潮辉,同时,我也邀请了我的两位同仁(其中包括温州大学社团活动辅导老师)一同参与了活动。讲座共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与会的义工约四十人左右。
既是义工又是心理工作者的双重身份给我提供了一个特殊视角,结合讲座后与几位同仁的讨论,我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以下是讲座的课件,欢迎下载。http://www.ynx365.com/182/1216.rar


一、讲座的概况
  讲座分为三个环节:访谈,互动,总结。在第一个环节中,吴老师邀请一名义工与他进行了一场约40分钟左右的谈话。在访谈中,吴老师了解了义工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义工对于社会工作的看法、态度,以及在工作中的感受、收获和困惑等情况。第二个环节是互动,也就是请在座的所有义工来谈体会。体会可以针对访谈本身,也可以是通过观摩访谈而联想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许多义工都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第三个环节是辅导老师的总结。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整合了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并从理论上给出解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一部分的许多内容被浓缩了。

二、讲座的特点
一是设置上的特点。三个环节的设置可以对应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比较清晰。从一名义工的个例出发,引导出对于共性的思考,是一个由点及面的深入过程。理论的概述和讲解安排在最后,根据前两个环节中展示出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解答,从而避免了盲目空洞。
二是形式上的特点。访谈的形式虽不算新颖,但在我们的义工培训中尚属首次。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这是一次交流互动。面对面的会谈是一个相互了解和学习的过程,既有利于专家放下“指导”的姿态,深入理解被访者的内心需求,也为被访者和听众提供了倾诉和质疑的机会,变传统的“听讲”模式为“探讨和分享”。
三是内容上的特点。义工所从事的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范畴,与心理咨询所属的应用心理学可以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讲座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待义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从主观上来说满足了广大义工以心理学知识改善自身状况、推动事业发展的愿望;在客观上,也是两类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引发了我们在如何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个问题上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讲座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人际沟通的技能。在讨论中,义工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个别帮扶对象性格较敏感容易受伤害;一些心理上比较封闭的人群普遍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义工该如何面对他们的求助;不知道该怎样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有的义工也提到了组织内部人员之间关系处理的问题。有一位辅导组的义工,讲述了她从开始时的担忧到后来与孩子成为朋友的过程,既包含了理性的思考也流露出真挚的感情,令大家不仅感动也很受启发。
二是如何面对无助感和无力感的问题。无助感和无力感可能导致两个极端,一是放弃,二是耗竭。
关于放弃,有的义工提出,有些人因为专业特长突出,觉得在工作中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以坚持不下去。这类人以教师居多,在辅导组中比较明显。我认为,义工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充分发挥个体特长以增强集体的力量是好事,但义工工作和本职工作有区别,工作对象不同所以标准也不能一样。他们的心理落差来自于,以不切实际的目标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关于耗竭,大家的争论也很激烈。有人提出,与有心理问题的人长期接触,就容易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引发自身的种种问题从而无法自拔。立即有人反驳:随意判断别人有“心理问题”是不客观的,义工心理负担的产生可能与个人素质有关而非工作环境的原因。至于因卷入过深而迷失自我的人,有人认为是沟通技巧匮乏把握不住分寸,也有人认为同样是目标设立过高而造成心理失衡。另外,义工们关于角色定位的讨论启发了我,即义工以何种身份投入工作,在受助人面前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社会角色的混乱也可能导致行为失调,该做的事不去做,不该做的事白努力。
三是如何理解“真诚”和“想象比实现更重要”两个概念。
专家建议义工在帮扶活动要做到真诚,义工提出质疑:难道你认为我们的工作是虚情假意吗?其实专家所谓的“真诚”是心理咨询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它要求人们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无需刻意隐瞒。真诚地表达是对事不对人的,是针对当下的感受而非过去未来的评论,是用语言客观地描述而非情绪的任性发泄。这位义工不知道,她对专家的“抗议”正是真诚的表现,她及时坦率的反馈才使专家能够准确获知她的体验,有利于减少两人之间的隔阂。
专家反复强调的“想象比现实更重要”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义工不理解。其实它的意思是由于观点视角的不同,人们对待客观实现的认识和态度就不同,因此客观实现对于各人的意义也不同。换句话说,就是“眼中世界比真实世界更有意义”。两个人交往,可以看作是两个世界的比对与磨合,沟通失败往往是因为,双方只相信自己世界的“想象”而无视对方世界的“现实”。
四是如何看待专家在与义工沟通中出现的障碍。访谈之初,专家和义工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心理咨询中叫做“共情不充分”。也就是说,访谈双方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良好信任关系,尤其在情感上没有达成共鸣,以至于不能达成理解。
比如,在第一环节中,当被问到对老师有什么看法时,哨子提出:我觉得你还没想好你的问题。理由是“觉得心理咨询师应该有能力问出让我回答不出的问题,或者针对我的问题综合起来给出总结,让我一箭穿心。”可见咨询师的问题问得不得其所,而且分析也不够触动人心。接下来,QQ更是直言了对咨询师的意见:我觉得你还不了解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站在义工的角度同样有此体会,所以我也表达了对老师的看法,并提出我的建议:让更多人发言,多听听大家的声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一方面专家老师也没有及时从“自己的想象”中走出来,忽视了义工提供的信息,从而未能“感义工之所感”。另一方面,义工对心理咨询比较陌生,初次接触,在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防御。
最后,专家对义工说:其实你们才是真正的专家。而一位义工也对专家说:我知道你真的很想了解我们,但你不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所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常感谢你能来帮助我们。这是一句充满了真诚理解,并与在场所有人都能充分共情的肺腑之言,她的确不愧为真正的专家!
由此可见,任何心理学技能的使用都建立在真情真意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专家,而专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四、我个人的打算。
关于心理学培训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理论素养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义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积累,正是在给理论的应用打基础。今后我们会尽可能多组织此类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分享交流的机会,把心理培训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为义工提供的一向福利而逐渐推广。
欢迎大家把对讲座的感想反馈给我们。请一如既往地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为今后的活动多提意见和建议。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6年12月19日 18时51分12秒 编辑过>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6年12月19日 20时16分01秒 编辑过>

我是 验证码:  

共 10 条

木讷男人 :

呵呵。这心灵的接触需要彼此

2006-12-26 19:14:57

三土 :

可惜没去 不过看看课件也好

2006-12-23 12:38:19

璇 :

有机会再聊聊,促进感情

2006-12-19 20:51:04

哨子 :

感觉还是不错的. 大家都说了自己想说的.这种现象真的很好. 但后来主题有点偏离到辅导这块上去了.没有及时的回到轨道上来了. 非常感谢咨询师百忙之中抽空义务给我们做这堂课, 苹果代我,代全体182同仁谢谢他们.

2006-12-19 21:56:11

QQ糖 :

可能那天发言的是辅导组的人比较多,所以后面一部分基本上围绕辅导组打转 非常感谢吴老师与我们的交流,只是这个需要一个过程 相信大家会越来越好的

2006-12-20 8:23:40

苹果 :

咨询师们也很感谢义工的信任和支持,大家互相学习。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的理念有相似之处,都是提倡助人自助,所以今后应该多交流。

2006-12-20 20:59:01

哈唔 :

没能去,课件也看不到……

2006-12-22 12:32:42

月光 :

大家好,我就是吴潮辉,网名“月光”,这是很早以前在义工论坛上注册的,嘿嘿! 我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的认识。 给义工讲座,我压力是挺大的,虽然自己也做义工只是没有正式的组织而已,比如那个团市委搞的青少年的心理热线,还有心理协会的论坛等等。 不过我是从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助人者入手,因为心理咨询本事就是助人的工作,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我就借鉴过来,我觉得大部分也是适用于义工的。 这次我是从体验入手,改变以后的专家模式,把讲座分成三个部分:访谈、互动分享、理论讲解。理论讲解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认为,我还不了解义工,更谈不上专家,如果只顾自己讲一通,那只是隔靴搔痒。访谈和分享是我尝试着了解义工,在前阶段我觉得跟大家的共情是很不够,我想确实我心中有一些已有的观念,这些观念在左右着我,使我没有真正站在义工的角度看问题,以至于后来的一些对话有些绕圈子。 那天讲座后,苹果和另一位同行对我的讲座指出了很多问题,自己人评论起来决不留情,虽然当时有些抵触,但也是接受了,想想其实我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给我的机会。 是的,我是希望有机会再跟大家切磋切磋。

2006-12-22 23:31:11

月光 :

http://www.wzpn.com/download/ygjz.ppt 课件地址是上面那个,我再传了一次,可以下了。

2006-12-22 23:34:07

月光 :

对了,再谈谈自己观点和感想 义工这种助人方式不容易,我很敬佩 第二、我希望义工团体上能更开放一些,虽然你们的工作很可能被人误解,虽然你们受过挫折,甚至是伤害。 第三、不怕犯错误,我也是,虽然我第一次讲,有很多问题。 第四、我们始终都不能忘了自己,回到那个哲学命题“我是谁”,也就是心理咨询谈的了解自己,学会质问自己,感受自己,懂得爱自己,才懂得爱他人。 嘿嘿,谢谢那天那两位跟我对话的义工,还有在座的所有义工

2006-12-22 23:55:45

关于182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更新日志
   E-mail:web#182yg.org (请将#改为@)  联系电话:18267801590
法律顾问:周义军律师 技术支持:浮生
温州一八二义工协会 版权所有 转摘请注明出处 © 2025 www.182y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7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