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
  • 助学
  • 助老
  • 其他
娲诲姩鎶ュ悕
有关导读有关建议(集中帖)
小唐56   2007-08-31 15:29:22   595次浏览 共 20 条评论
大家要不把以后要提的建议集中在这个帖吧,对于很重要的可以另开ok

就作为集中贴了,毕竟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


那么我先提建议吧,下面我所提的建议是针对于三次来的对儿童福利院方面的观察,对于成人区的暂不了解,避之不谈,大家互相的讨论下


就负责人的说法来讲,我们是想让孩子会把古书给背下来,至于效果留着给时间去证明,所以暂且不谈,我们所认定的是用少量的时间教会他们会背.大家现在要注意了,是"背!!!"而不是读,为什么不是读,哈,是的,很多的小朋友都是不认识拼音和中文的,他们不可能看着字去把他们给念下来,如果要去读更得去认下那个字是怎么画的,再把它记住,所以"读"是比"背"更难的。好,认识到这点之后,就说下怎么样可以记得更好.

建议一:加强整体的诵读,减少跟读。

这样建议的理由如下:简言之,1,整体的诵读加强了思维的连续性;2,更易调动积极性。现在详细说明(明白的跳过):

我们读一句,让孩子跟一句,是可以让孩子读会这一句的,但是就算是会跟读一段了,如果缺乏整段的连读,要背诵下来的难度是很大的。一句一句的跟读是思维的断续,对于还为认识字的孩子,要连起来一段是有困难的,有很大的困难的,问下作导读的你,如果叫你背诵,你是不是也有点难度,更何况我们可是知道这一句读完接下去是哪一句。但对与年小的孩子就算单句教会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多多加强对整首诗的背诵,对整体的把握肯定是不行的。意思就是知道这四句,却不会立即反应出“床前明月光”的后面这句是“疑是地上霜”。而如果我们背的时候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读下来的,很自然,一说“床前明月光”就会蹦出了“疑是地上霜“这么一句。这话不是我说的,疯狂英语创举人李阳先生就这么说的,而且差不多是原话。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过分的注重跟读了,导致整体的诵读是缺乏的。第一次导读和第二次导读,整体诵读加起来是不超过3次的。但第一次教的只有一句,从我身边的小孩看来,效果是最好的。第2次的,我的小孩就已经很是混乱了。《大学》第2段,哈,不知道是不是个别情况,效果很差。这里不得不提《大学》第3段的教学,因为上次我偷懒没来,效果竟然是很好的。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问题还是上次陪他们的义工教的好。迫切想知道原因。举例说来,乐林的第三段就是读读都是非常的大声,知道为什么吗,所谓的理直气壮吧,都是会背的程度呢!
加强整体的诵读,减少跟读,是不是会更加的主动呢?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也请有参加过的义工加强讨论。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7年08月31日 15时30分20秒 编辑过>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7年08月31日 15时32分14秒 编辑过>

我是 验证码:  

共 20 条

97 :

有些道理。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尤其是有教学经验的义工。

2007-08-31 16:38:44

博艾ang :

说的不错,大家可以讨论下

2007-08-31 16:58:36

月芽人 :

小孩子因为自治力很差,没什么注意力,本来就不会读,在让他们自己读,因为没有任何感觉和印象,所以这样会让一些点读能力差的孩子越来越有排斥性

2007-08-31 17:38:34

Lost :

成福院 开始孩子兴趣很高 后来就不行了 ......有些已经 有点不想上了 .....这各问题严重 ...

2007-08-31 22:59:39

chrissky2006 :

这个我们曾经也考虑过,但是孩子们的水平和能力不一样,并且孩子们本身就不认识字的,如果让他们自己诵读,而没有领读的话,那就乱套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并不是非要要求小朋友们背出来,而是要求他们能熟读。最后一点,我们在进行下一课之前会先把上次教过的温习,然后再教新课,这叫温故而知新。我们会接受你的建议,适当地增加一些整体诵读,但不是孩子们自己去读,而是在我们的帮助下去读。

2007-08-31 23:42:53

晴空 :

有些孩子会不会有这种情况,“背”的前提下肯定要多读对吧,那就是课后也需要时间温故,可是他们不识字,会不会到课后就忘了呢,课上那么一点时间是不太可能就可以背下来的。

2007-09-01 14:24:11

chrissky2006 :

晴空提到的情况是有的,针对成人福利院这边,他们有父母的,我们要求他们父母课下带他们读的。

2007-09-01 16:57:27

童童 :

我们能不能教他们拼音?上导读的这些孩子都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吧,我觉得教他们拼音、教他们查字典,是不是比古文导读更有意义?

2007-09-01 22:15:01

璇 :

没有机会读书,院里有安排老师教他们学习一些课程的

2007-09-02 10:03:22

枫 :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发现到了,像昨天晚上的导读,自由读书的时候,亮亮在读时有两个小孩子同时跟着读,感觉好像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竞争,其实我觉得这样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动力.不过小孩子的耐性也是有限的,所以这个度也不是那么好把握

2007-09-02 20:52:10

chrissky2006 :

我们会尽量多用一些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但我们不是老师,教孩子拼音,或者教他们查字典以及理解其中的含义不是我们的责任,他们有老师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学古文,注意:是一起学。

2007-09-02 21:16:13

哈唔 :

今天才看到小唐发的这个贴子,突然很想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以下意见仅代表个人说法,如有言过之处请大家见谅: 小唐、晴空以及以上所有关注、关心两个福院导读班情况的朋友们,看到大家的这些热情,突然觉得与182第一次正式接触导读时,我去给大家做的第一堂介绍的内容,应该是我们大家都来一起温习一下的时候了(同样包括我自己)! 大家所说的情况也在导读路上都是发生过无数次的问题,无可避免,只是我们有幸“乐免”!我们也不要因为这样的困难的问题让我们对导读失去信心。 关于导读的理念,相信去过在少图我和大家一起渡过的两个小时,还有瑶瑶和我们一起在眼视光教室里渡过的两个小时的朋友们都还记得:不求甚解,强调阅读!(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是要求,“日100字,周100次,可为100分”的奖励方式)至于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另外,去两院的成效与立场,希望大家的心态都不能太过急同时也要摆正。我能理解因为看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发生,有时甚至感觉可以把我们所能给的倾其所有的给这些不幸的孩子们,但是,能全部这样吗?不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以“辅”介入这些孩子的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去帮助他们学一些他们平常学不到的东西,至于孩子们能不能上学,这些我们不能去掌握,但让他们走进教室里安静的坐下来,慢慢的学会一些良好的习惯,又何尝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呢? 成人院的孩子我仅只接触过一次,毛主席说没有考证根据的人,没有发言权,加上与儿童院的孩子情况大不相同,所以不同一而论。不过那一次中与一个叫做亮亮的孩子相处的方式让我很受益,自由读的时候,看他停一下,读一下,然后跟他说,我们比比,看看谁的声音更大,谁读得好,然后跟孩子一起来读,多读了几次之后发现,他已经“不在意”我有没有读了,而是一如既往的读一下去。 这样说来,我们是可以根据不同孩子,不同情况来加以正确的引导。 小唐所说的“1,整体的诵读加强了思维的连续性;2,更易调动积极性。”对,的确应当如此,同时在15、16两个孩子身上人也相对的看到了一定的效果,虽然不是快,不是很全,但我很开心大家看到这些,同样的月芽儿说得也很有道理,毕竟孩子们的情况参差不齐。同样的,上上次课中让新课内容在黑板上先学 ...

2007-09-03 15:05:58

fengyuxie123 :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孩子们需要被爱,被关心,导读45分钟太长了,应该减半,剩下时间我们陪他们玩游戏,讲些有趣古典的故事或者唱唱歌什么的,效率能更好,说实话我做了两节课都有些累了,何况小朋友呢,而且读多了兴趣就一点点没了,我怕他们读书的兴趣都没掉了,

2007-09-03 21:43:41

fengyuxie123 :

儿童福利院安排的导读间隔,和气氛还有带提高哦,成人福利院的导读气氛很不错,大家小朋友都在很好的读,希望大家慢慢的更好的做好导读,

2007-09-03 22:02:25

owenpurple :

《大学》从第四段开始就比较难读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跳过一些难读的段落,先读一些句式整齐,较为押韵的段落?因为这些难读的段落,读起来一点都不好听,孩子们会不会失去朗读的兴趣?

2007-09-04 13:00:05

乍暖还凉 :

小唐说的拿乐林来举例,我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第三节几乎都是四字成语式的,很容易上口,很快就能熟练,后面两节就不一样了,尤其是2日新教的内容,有很多长句,乐林甚至都不能完整地跟读一句长句,他自己也很着急,老说自己这个不会,说自己会读大学,(他说的是指前几段),这说明他们还是很有积极性的,我们不能太着急也不能求好心切,这样可能还会导致反效果。我们不能过份地讲求成效,也不能形式感太强和太正规化了,说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我觉得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们都应该是带着一种愉悦和轻松的心情来上课的。义工的路还很任重道远,我们不能先给自己背上包袱,不然我们会被这些包袱所累垮的。尤其是我,我真的很怕太正规化,这会让我很局促,很怕自己会做不好,怕自己扯你们的后腿而倍感压力。 我还是第一次去时的看法,教会他们背诵古文,其实意义本身并不大,说实话,就算他们能把大学整篇课文倒背如流于他们的人生又有什么的改变呢,他们也不能领会其中的智慧精髓,我们所能做到的应该是丰富他们的生活,陪他们共渡一些让他们感觉快乐的时光,让他们能感受到有些人会陪他们,在关心他们。 我本来想建议不要只教古文,这样有些枯燥,时间长了怕他们会失去兴趣,我们可以教他们做些手工啊,唱歌啊什么的,看到璇姐说院里有教他们学习的,想必肯定也有这些,不过就算他们有教,我们也可以教他们的啊,我想,我们教的一定和他们教的感觉不一样,也有助于和孩子们培养感情。 还有些话是对两位导读老师说的,这样一遍遍地教,真的很辛苦,我这样轻声地读有时都感觉喉咙不舒服,更何况是你们。真的,辛苦了!

2007-09-04 13:49:59

QQ糖 :

大家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让大家更有兴趣来学习 对于小凉提出来的建议,我觉得可以采纳,本来一直想教他们唱歌的,可是我五音不全,于是也不好意思开口了,教这些小朋友一些儿歌,也算是童年里一些美好的回忆吧. 记得老夫子曾是在导读班开始之前说过,我们最好穿插一些教他们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也是非常不错的 因为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缺少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如果我们这样教了,对他们的将来也会有些帮助吧

2007-09-04 14:13:43

乍暖还凉 :

很赞同qq糖的说法,教他们一些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最具有现实生活意义。

2007-09-04 15:13:54

小唐56 :

回17楼小凉的,原来是这样的,乐林其实是有积极性的,如桥就象看破了红尘一样,不太感兴趣,不过有个乐在旁边好多了,想第一次加起来有没一句呢还是个问题,现好多了, 陪读人员是不是应该把身边的小孩联系在一起,效果好多了饿,还有一次是我跟乐比声音,结果他读的好响,哈

2007-09-05 11:25:57

fengyuxie123 :

hao hao hao

2008-07-25 12:45:45

关于182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更新日志
   E-mail:web#182yg.org (请将#改为@)  联系电话:18267801590
法律顾问:周义军律师 技术支持:浮生
温州一八二义工协会 版权所有 转摘请注明出处 © 2025 www.182y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7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