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周六)算好时间出门。我知道儿童福利院地址,但不知道教室在哪里。早上在QQ上碰到QQ,她说下午去不了,让我问番茄。番茄去党校读书了,让我去问普普。普普告诉我在二楼的第一个教室,他在路上堵车还未到,于是我“勇敢”地自己上去了。奇怪地是没人阻拦我,也没人问我来干什么。
其实我对导读并不陌生,因为经常去成人福利院和那里的小孩一起活动。这次来这里是想看看孩子们。之前也了解到他们的性格和别人有些不一样,这主要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的。
课间休息时,我设法和孩子们讲话,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和“外人”接触的机会。有个年纪较大的女生,在她旁边有个写了英文单词的玩具,我微笑着问她是否认识或学过这些单词。谁知她竟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在转身离开之际,嘴角里吐出三个字“神经病”。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感觉被“刺”了一下,有点痛。好在她的声音很轻,好在我“脸皮厚”,我没觉得很尴尬。
写到这里,我的心理还是有点隐隐作痛。不是对那位女生耿耿于怀,因为我理解,而是觉得她或着他们太缺少关爱了,太需要有人来注意他们了。
鉴于儿童福利院的特点,我个人觉得是否该将导读的形式调整一下,而不仅仅只是背诵古文诗词。因为第一节课,孩子们热情还不错,有几个挺踊跃的。但到了第二节课,大家有点心不在焉了,声音还弱了许多。
比如,缩短课程时间(只上一节课),将余下的时间用在和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交谈等进行互动,视情况或是集体或是个别活动。教室的旁边有个活动室,在获得准许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去那里活动。
导读固然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但我想他们可能更需要得到我们这些外人的关注和交流。如果我们能给他们带来课本以外的东西:关怀,笑声,疼爱,鼓励,故事,游戏,礼仪,讲卫生,尊重他人等等,应该会让他们觉得更开心,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对纠正他们的性格上的某些弱点更有帮助。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
不管怎样,我觉得能坚持来这里陪伴孩子们的义工真伟大,向他们表示敬意。也希望这里的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
以上并不是这次导读的报告,是我第一次在儿童福利院的经历和对导读活动的看法。今天下午参加的义工有:普普(主讲老师),晶莹,敖菲尔,乃昔好喝,ZH,OWENPURPLE和我(97),还有两位美女义工,由于没有机会问她们,不知大名,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