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
  • 助学
  • 助老
  • 其他
娲诲姩鎶ュ悕
每一个艾滋病人的死都是我们的损失
punkxxx   2008-01-08 16:02:50   506次浏览 共 19 条评论

作者:穿过尘埃

    借用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阳光打在你的脸上》的一段,为我的开始: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去做一些事,哪怕它很卑微,但是我做过了,我的内心得到安宁。这种来自内心的安静解脱我无法言说,但使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
    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升起的人,是幸福的。每一天,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无论高贵,无论卑贱,无论贫穷,无论富有,无论老迈,无论青春,无论健康,无论疾病,阳光下每一张脸都如此生动,它们甚至构筑了整个社会关系:它们笑这个社会因之而笑,它们哭这个社会因之而哭,它们痛苦这个社会因之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它们何其相似,仿佛每一种表情与体验,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的人在不停重复,如果我们刻意地去忽略了它们,那不如说,我们是在刻意地回避自己。
    我大约属于那种司空见惯了死亡的人,从从前研究死者的整体,或者局部,到如今研究人体的某一生理,或某种疾病的发源,我常常惊叹于人体构造的巧妙:从简单的受精卵发展成为如此庞杂而又谐调的系统,从触一发而动全身的神经冲动到肌肉有序运动,从面对病因的器官动员到疾病终末组织细胞的莫可奈可…… 天公造物或者人生无常,没有谁可以超然物外事不关己,更没有谁可以通过卜巫甚而辟祸。
    很奇怪我从来不敢完整的观察一张死人的脸,总是匆匆一瞥便把眼光移开,虽然我知道死亡的瞬间总是充满安祥与解脱,但我还是害怕从中窥见永逝的悲伤。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每一张活着的脸,它们欢笑、愤怒、忧郁、温情,无论什么样的表情,都会让我内心温暖,因为我知道:因为可以感知,所以证明我活着,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呢,可以自由地分享阳光、承担必须承担的痛苦,可以让人生百味,或酸或甜或苦或辣,在此一时彼一刻可以均匀地涂抹在我们脸上,并因之构成多元的生命,而不是死亡的单一。
    能引起死亡的疾病何其众多,虽从来不曾阻止人类前进的脚步,但这样的苦难除了折磨患者自身,更折磨了他们的亲朋好友,无限放大而言,它们是在折磨着整个社会,至少它们销蚀了社会的关节,放缓了社会的步履、让其变得衰弱、失血,以及苍老……如果有一种病,它加快了脚步,而我们尚懵憧不知,如果有一种病,它气势汹汹却未能牵动社会的神经,如果有一种病,除了让路过它的人群都这么想:“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此刻所有的言语都变得如此苍白。偶尔走在冬日的街头,阳光温暖撒漫,最后的树叶掉下,而风轻轻卷起。站在倏然来去的茫茫人海当中,我心如止水为什么我还会茫然若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让人避开降临的苦难,除了清楚的自我审视与精准的格物致知,没有什么可以轻易让我欲言又止却又不能不说,当此刻,除却艾滋病:
    谁不曾罹患疾病,谁不曾去看过医生,谁不曾人约黄昏,谁不曾谈婚论嫁,谁不曾生下儿女,谁不曾片享天伦,谁不曾内心装有秘密,谁不曾偶尔流露人性的贪婪?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然而,设若这是一场凛冽的寒风冷雨,下在冬季,遮蔽了日光,行人缩起颈脖,匆忙赶路,躲进每一片可以寄放身体的屋檐……这时候,谁不曾羡慕那昏黄窗口透下的灯光?谁不曾牵挂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是啊,谁无父母,谁无亲人,谁无至友,谁不曾欣喜生命的诞生,谁不曾黯然于死亡的来临?
    谁又不曾,在滚滚的时光洪流中,忽然念及某人某事,以至于猛然间就泪流满面了呢?

我是 验证码:  

共 19 条

punkxxx :

    这个艾滋病授课(讲演)课件,八年中我做了七次;关于艾滋病,我准备穷我一生去讲述;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我再也不用提起它,因为那时,它已消失,不再为患人间。     从最初的单纯的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讲授,到如今完全撇开这些,而侧重从社会现象的浅层由表及里地去剖析、去探讨,这中间有诸多无奈:我必须面向的是整个人群,而不是纯粹的医学生群体,如果不是这样,我怕来不及!     每一次开课我都仿佛在上战场,通常从早上八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半,甚或一点,我很感激我众多的聆听者们能忍受我的喋喋不休,而少有中途离场的现象。因为他们的尊重、与对这一个病的关心,使我有勇气把这个课堂维持下去。四个多小时的讲述往往让我声嘶力竭,然而我是幸福的,我是一个内心早已远离了掌声的人,唯有在我的叙述过程中教室内那略带压抑的沉默、或沉思,方能使我的忧郁的脸孔得以微笑呈现。     我常叹息这种讲演的受众过于“单薄”,而暂时不能组成最强大的团队,每当我面对的人群数量越少,这样的感叹就发深重。我要说,这与一个人是否虚荣了无关系,仅仅是因为来自内心的紧迫感发出的要求:如果不是这样,我怕来不及!可以庆幸的是如今如我这样的人慢慢地多了起来,正是他们如社燕般散入寻常巷陌与乡村,才有了今天艾滋病知识进一步普及的局面,虽然,距离这片土地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但既然有了萌芽,就足以证明:春天已经不远,它至少是在蓄积力量。     二百多张授课幻灯仿佛贯注了我的人生,我常常是花上数月的时间去搜集素材,再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整理,这中间是一个无知者从愚钝到逐渐豁然的过程。我相信潜移默化对一个人的作用的巨大,在找寻的过程中去学习,去了解,去发现,去爱上一些人、乃至这片土地,所感到遗憾的是我对艾滋病一事知道的太少而不是太多,而最大的结果是终于知道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量不足引起的一个负面效应是:有时我无法去辨别真伪、对错,无法确定哪些是可以触碰的而哪些不是……我唯一可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是凭着一种自以为是的天性的善良,凭着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想着该做,就去做了……     还有一个遗憾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在漫长的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我已经无法准确地给出诸多参考资料的出处 ...

2008-01-08 16:03:52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8U/8U4NCVRZY3_102.jpg   001   “他的诗,他的文字,他在暗夜伸出手,点一盏灯……”   这是对我自己的介绍,也算作一种鼓励。   但凡讲座,伊始总免不了先要客套一番,再步入正题。   我后来想了想,多余的话就懒得说了,只留下这开场白。   我不是诗人,充其量一个诗歌的爱好者而已,我把自己写下的文字叫分行。   后来知道了艾滋病,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知道得越多,便更明白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盲点。那是阳光够不着的地方。   那是一种驼鸟心态:“我不会得艾滋病的”,“艾滋病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许多人这样回答我。   而我的回答是:   是人都有可能患艾滋病的,除非他不是人,或者死人。   所以,我要做的事情是:在他们看不到的黑暗之处点一盏灯。   那怕只是星星之火,也是温暖的。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TG/TG6B6G0L07_102.jpg    002   我第一句要说的话是:   它仅仅是一种病,与道德无关。   为这一句话无数的人曾奋斗过,抗争过,有有收获的,有一无所获的。   但最终,他们都逃不脱恐怖阴影的笼罩。   更多的人还在推波助澜,伤口抹盐……   他们不但无知,而且歧视,而且恶毒。   说句尖锐的话:整天把道德挂在口上的人,不一定就是道德的。   也许你今天歧视艾滋病人,明天那个艾滋病人就是你。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C1/C13JKLNEDZ_102.jpg   003   这是一场全球危机,不要对别人的痛苦漠不关心,不要以为这只是别人的事 ……   每一个艾滋病人的死都是我们的损失,首先这是社会的痛,其次它还是社会的痛。   死者的痛,生者的痛,当然,还有经济之痛。   如果你以为艾滋病只是别人的事,那么,我想告诉你,听完了我的讲座,你会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   自私之人自有自私之“法”以治之。   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是要学会关心别人。   想避免一种病,首先你要了解这种病。   我就是 ...

2008-01-08 16:06:09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B2/B2GYUVKSRW_102.jpg   007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Q3/Q3ICI07WCX_102.jpg     008   上文提及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如今看来,这个概念并不够准确。   使用它,是为了尊重历史,或者说,是想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但历史证明历史并不都是准确无误的。(也许后一个“历史”改为“前人”或更合适)   历史本身没有对错,它仅作为真实的存在而存在。   首先是病原问题,当时的科学家们都认为引起这种肺炎的病原是一种寄生虫,即卡氏肺囊虫。   但后来从超显微结构、基因、蛋白质的角度去分析,发现它更像真菌(一类微生物),而不是寄生虫。   我们把这种真菌叫做肺孢子菌。   正常人多少都会感染这种真菌,通过呼吸进入,但不会引发肺炎。   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也就是说,它想引起疾病,是有条件的。   这条件就是:机体免疫力下降。   那么,又是什么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呢?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某些肾炎);器官移植;等。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特征:药物使用会引起免疫抑制。   当然,还有一个病:   艾滋病。   它循序渐进地驱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直至免疫缺陷。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M2/M2JEFOLFP3_102.jpg    009   Kaposi肉瘤(KS),是一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看名字大约可以想像出一些它的症状。   从罕见到多发,这中间似乎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艾滋病轻轻伸出指头,一戳它便破了。   如果这时候你看病人的皮肤,那就是病人的皮肤(病损部位)破了。   表现为丘疹、斑疹,它们可以增大成为斑块,粉红的、红的、紫色的;或形成结节,及肿瘤,恶性的;它们破损之后成为溃疡,出血,容易感染。即使消退,也会留下疤痕和色素沉着。   有这样症状的人,当然也不会好看到哪去。   当然内脏的KS你是看不到的,除非你是专业医生。   可波及任何脏器。肺、胃肠、淋巴结最多见,疾病终末肝脏往往被累及。   爱滋病型K ...

2008-01-08 16:08:18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XY/XYX6P6HFQD_102.jpg   011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G4/G4TSUA6OBI_102.jpg    012   我想,对一种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病原的发现,最起码可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医学奖。   但是没有。因为对HIV的发现权,至今还有争议,虽然事件的真实面目已经越来越清楚。   发生争议的两方,我因为热爱有缺陷的伟大的巴斯德,所以我倾向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即倾向于蒙塔格尼(Montagnier)所领导下的研究小组,但这似乎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肿瘤研究所(NCI)的盖洛(Gallo)博士而言,不是很公平。   先说盖洛,一位屈指可数的病毒学家,在HIV出现之前他已久负盛名了,是他第一个使用IL-2(白细胞介素2)建立了人类T细胞培养体系,通俗点说,就是找到了培养人T淋巴细胞的方法;79年与82年他又找到了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这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这种病毒分两个型,即HTLV-Ⅰ和 HTLV-Ⅱ,其中HTLV-Ⅰ型会引起成人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   请留意,我提到了T细胞。HIV对T细胞有超乎想像的热爱。   但是蒙塔格尼却更幸运, 83年1月,他们从一个代号为Bru的艾滋病患者颈部取到一个淋巴结,并从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完全有异于盖洛发现的HTLV-Ⅰ和HTLV-Ⅱ的逆转录病毒,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艾滋病病毒。注意我说的“新的”二字。   同时盖洛也从一个代号为CC的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了这种病毒,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病毒,而仅仅认为这是自己原来发现的HTLV的一种变异体。因此HIV的发现权便与他擦肩而过了。   蒙塔格尼取得了这顶桂冠。   但需要指出的是,盖洛此后却通过大量的实验,建立了一整套HIV 的分离与制备方法,并系统地证明了这即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他的贡献却同样巨大。   但后来事件却急转直下,发明权及利益问题导致了两个科学巨大之间的巨大争执。   当时美国的政府部门也参与了利益之争,但由于独立媒体的介入,使发现权的问题能浮出水面。《芝加哥论坛报》曾对此进行了长达3年的调查,证 ...

2008-01-08 16:10:52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6D/6DAD9QGY34_102.jpg   017   这张图片用以说明一些问题。   许多防艾宣传者都说HIV离开人体就不能活了,就没有传染性了,说得跟真的似的。   不能说全错了,但至少不是很严谨。   科学的方法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你的实验依据。   HIV在病毒中生命力算是差的,这不假,但也不至于见光就死。   剩下的问题请看图片文字。   我以前看过一个报道,哥伦比亚的某些个儿童拿着一根针管,威胁人说:不给俺钱,俺就给你艾滋……   如果是你,该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现象呢?   忘了说一句:   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依旧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MY/MY2CGNY94H_102.jpg     018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VN/VNLFNUFUO5_102.jpg     019   刚果河多么美丽呵,宁静如沉睡的处子,轻轻漂浮于两岸茂密的森林中间。   1959,一位来自金沙萨班图部落的男子的血浆有幸被保留下来,数十年后,在这份血样中查出了HIV,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找到的HIV存在的最早证据。   巧合的是,一位叫爱德华·胡珀的记者1999年在一本关于艾滋病的起源的的书--《河源:追溯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起源》中提及,在1957年至 1959年,研究人员在刚果(金)对上百万居民进行了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的试验,他推测,艾滋病可能是由于通过黑猩猩或乌白眉猴体内的病毒感染研究人员首先引起。胡珀的假设现在看起来未免有些偏颇,但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感染却是新疾病传播的重要方式。   刚果河无数年来一直静静地流过非洲中部,它的两岸就是刚果,刚果王国后来分裂,但这里的人民一直舍不得“刚果”这个伟大的称号,因此有了现在的两个刚果国家,刚果(金)与刚果(布),前者的首都是金沙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苦难的代名词:奴隶、殖民、战争、种族屠杀。还有一种恐怖的疾病也源自这里:埃博拉出血热,关于这种病,霍夫曼主演的好莱坞大片《极度恐慌》中有 ...

2008-01-08 16:12:11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LH/LHF17W9510_102.jpg   020   1984年3月30,被美国所有媒体冠之为Patient Zero(0号患者)的艾滋病患者GaetanDugas死去,早在1980年,研究者们就开始寻找这样一位在艾滋病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最终 CDC找到了,他是一个同性恋者,一个空中乘务员,他非常非常的英俊,几乎全美所有的男性同性恋者都认识他,他的一生中大约2500个性伴侣,他的足迹遍布美国,他留恋于每一个城市的洗浴房,即便在他发病之后,他还是不听医生的劝阻,在洗浴房与陌生人发生毫无保护的性行为。   我唯一担忧的是,他的这种行动,会成为如今某些国人的行为准则,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但凡是人,心理的脆弱是不容置疑的,衰落的道德会从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这样的事情被不幸言中,我只能说,这已不是某个人的悲哀,而是整整一个民族的悲哀。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WN/WN4XUYUWJ4_102.jpg     021   这些文字里有一句尤让我触目惊心:   在Dugas和一个人结束性行为之后,他都会指着自己身上的紫色斑块说:“我得了gay cancer,我会死,你也是。”   我很害怕,有一天我们当中的某一个人,在嫖娼之后,那个妓女忽发狂言:   “我得了艾滋病,我会死,你也是。”   又或者当你发生一夜情之后,你的性对象指着自己身上的某一症状说:   “我得了艾滋病,我会死,你也是。”   许多人说:   “我洁身自爱,我不会的。”   我只有一句话,你不谈恋爱吗?你不结婚吗?   你保证得了自己,你保证得了你的伴侣吗?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A9/A9LMS0RM73_102.jpg     022   1984年12月,一个13岁的男孩因输入血液制品而罹患艾滋病。   请注意这样的字眼:“因输入血液制品而罹患艾滋病”。   次年,公立学校禁止他入学。   他从此加入了“维权者”的行列。   他曾以自己的行动,扭转了整整一个国家(美国)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   当然 ...

2008-01-08 16:14:16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IV/IVF7FWXX4F_102.jpg   028   每年11月,我会愈加关注数字。   我数学并不好,但总有一些事情驱使我去看它们读它们。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如期给出它们。   生的,硬的,冷的数字背后,不知有没有人想过,那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已经死去,或还在努力活着。   我相信这些数字的真实性,我为什么不想信呢?   有有时甚至读出一种诚恳,或者艰辛。   每天都要跋涉在地球的山山水水之间,与不同的敌人作斗争,以取得更真实的数据。   每天,太阳落下,又升起,岁月从我们肩头纷飞而过,让我们看到希望。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NK/NKWPZXSEJ2_102.jpg     029   如果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小天使恩科斯的故事。   令人感动。   一个生下来就被母亲遗弃的小孩,一生下来就被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小孩。   一个劫后余生的小孩,一个被白人养母抚养的小孩。   但是他最后还是死了。   他死的当天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地为此发表了讲话。   他曾经得到爱,也爱过。   我有时想,这样的人生,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可遗憾的是生命的短暂,以及人世的冷漠。   这张图片我已经把非洲的艾滋病流行状况摘录出来了。   需说明的是,非洲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为主。   “异性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不知推翻了多少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   艾滋病只有同性恋才会得。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9X/9XWNVTCPXA_102.jpg    030   一种病能让一个国家近四分之一的人感染   是人生的惨事   国之祸事   看看这眼光   生命啊   它如大河东流入海,滔滔不息……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PO/POIXK0LNFZ_102.jpg   031   我已经无法求证出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我心中只有哀伤。   多么年轻而鲜活的生命   却因 ...

2008-01-08 16:18:04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G5/G5BPZS6ZKD_102.jpg   036   一个印度儿童在为艾滋病感染者祈祷,用摇曳的烛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艾滋病可以燎原   爱心一样可以燎原   亚洲的艾滋病感染者越来越多,此起彼伏。   但是我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0Z/0Z42HXJPOT_102.jpg    037   这是一张年轻的脸,从这张脸上你除了看到忧伤   不会看到艾滋病   话太多已成多余。   我地理知识欠缺,巴布亚新几内亚,对我而言很陌生。   如果错误,请指正。   这幅画我选用的原因,是画面的忧伤感。   这个女子,是被她丈夫感染的。   是被她丈夫   感染的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DX/DXEVJQJ8P1_102.jpg   038   图片中的嫖客,不但无惧镜头,而且藐视镜头……   这是在印度,简陋的卖淫地点,妓女索然的面孔,即使笑都很牵强。   我一直想去了解一下印度人对嫖娼的完整看法,包括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教派,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为什么。   就因为这个国家与我们毗邻而居,与我们一样,它有广大的国土面积,有为数众多的人口,有不算发达的人民生活水平。   印度今天终于稍稍喘了一口气,因为它的艾滋病感染人数降下来了。   不过这是统计模式的改进之后的降   并不是在原有真实感染人数基础上的降。   印度官方称:   妓女和同性恋是导致病例数量上升的最大原因。   推人及己,我国的卖淫现象与同性恋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2008-01-08 16:19:19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OH/OHWE0Z7RHB_102.jpg   039   唯有艾青的这一首诗,假如我是一只鸟   方能完整地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表达出我为什么要对艾滋病如此的关注。   我并不是在夸耀自己有多高尚   相反,我是个有缺点的人   做过许多错事。曾经沉沦,曾经偏激,也曾经愤怒   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妨碍我热爱我的祖国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3I/3IQI026A0U_102.jpg    040   这个小孩的故事天涯发过,我当时看过,有着极大的震憾。   要感谢一些人:杨紫烨、曲江涛……   图片上的数字让我很心酸   我有时想   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难道就是这般模样吗?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78/78JJCQSIC3_102.jpg    041   “这只猪不懂得歧视,所以它大胆的接近了”   好好地体味这句话,除了辛酸,除了悲凉,还有什么呢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JB/JBK3HS9T8Z_102.jpg    042   穷人命大,为什么一定要穷人才命大   难道穷人一定要命大,才能活下去?   可是即使命大,遇上艾滋   也是枉然   这是我的解读。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Y1/Y1WC18KH4V_102.jpg   043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HT/HTPFYWCDGR_102.jpg   044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D6/D6OUHS2944_102.jpg   045   最后一张图片,让我想过很久。   “楠楠可能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母婴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这和她长期得到美国一个老太太的药品资助有关。”   那么,我们中国的“老太太”,“老爷爷”,“伯伯”,“阿姨”,他们又在哪里呢。   我有时甚 ...

2008-01-08 16:22:05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RC/RCSGQWVJV5_102.jpg   048   现在终于讲到传播途径了: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从今天起,会有一些让人比较敏感的图片,如性。   要说明的是,这些图片仅是为了解析问题,而非挑起事端。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考角度,我不敢求同,但请求存异。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是对的,我会很感激。   如果你不认同,请说出你的观点。   但不要谩骂。   先说一则故事:   东坡同佛印闲坐对聊,东坡问:你观吾坐相如何?佛印说:像尊佛。佛印问:你看老僧像甚?东坡说:像牛粪。东坡甚得意。小妹告东坡:佛印心中有佛,因此他眼中万物皆是佛,你心中有粪,因此眼中皆是牛粪。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WG/WG65X2I0I3_102.jpg   049   传染源: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与艾滋病病人。   这两类人,谁对人群的危害性更大呢?   答案是: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病人因为有症状,容易让人产生警惕。   而艾滋病潜伏期如此之长,长到携带者可以和你恋爱,结婚,生子。   许多人说洁身自爱就好了。   这让我觉得悲哀。   你仅仅做好了第一步,但更重要更关键的,你没有做好。   也许有一天你恋爱的对象就是艾滋病感染者!   也许有一天你要和一个感染者结婚!   也许有一天你与他(她)生下儿女!   但你毫不知情。   因为你不懂得在恋爱之前、结婚之前、生下儿女之前,先问上一声:   你是HIV感染者吗?   或者向对方说:   请出示你的HIV检测结果。   你如果这样做了,我恭喜你。   你如果做不到,请你不要单纯说“洁身自爱”这四个字。   也不要说“艾滋病与我无关”   醒醒吧   你的冷漠总有一天会把灾难带到你自己头上。   以上这些话,我会一说再说。      至于图中的数字,因为每个人采纳的资料不同,所以各人观点会稍有偏差。   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HIV会在哪些地方存在?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8E/8EN6JE7V6V_102.jpg    050 ...

2008-01-08 16:24:12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3Y/3YJ3SDUOSJ_102.jpg   055   这些图片会给人以许多幻想。   你想它是什么,它便是什么。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想象。   世间万物一旦入眼入耳鼻,便不再是世间万物。   它们被扭曲,被放大,被加之以各种形状,成为万兽之体,百变金身。   一切的善与罪恶,皆衍生自有思想的人类。   人类若一切师法自然,相安无事也就罢了。   可惜人都有贪婪的一面。   佛常劝喻众生:要   戒贪、戒痴、戒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1J/1JN14GHM7Q_102.jpg    056   这些图片在我眼里有一种异常安静的美。   仅仅是美。阴柔的,无坚不摧的。   想起一句话:百炼钢成绕指柔。   当人人为之而倾倒,便生出种种心态。   有人仅止于欣赏、赞美   有人生出无尽兽欲   有人千方百计想去占有   你站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便会有切合自己实际的举动   你站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也一样可以拥有相同的举动   人力有限,而思想无限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P6/P6Z149NI8S_102.jpg    057   名模Brian Bianchini的辉煌与沉没,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如果没有那一组摄人魂魄的照片,他也许不会这么早步入忧郁症的人生轨迹。   图片一出,众生为之销魂,无论男人,无论女人。   人都有贪婪的一面,有人以理智制约,有人则不加控制。   不加控制的结果是:它让市场关系出现了求。   有求便有诱惑,有人经受住了,有人则无法经受。   无法经受的结果是:它让市场关系出现了供。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0Y/0Y9VMJ98OO_102.jpg   058   我曾经发问:你会去卖淫吗?   回答是异口同声的:不会。   我只是简单地做了个假设:   如果你是一个处女,有人愿支付十元钱,想买你一次,你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如果一百元,结果是同 ...

2008-01-08 16:26:46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7F/7F84KI8YJA_102.jpg   066   农民工的性需求,有谁关心过呢   他们是这么一群人:抛下父母,离别了故乡,汇入城市的洪流,却永远只能走在城市的边缘   他们以血以肉,构成整个城市的最底层:从工厂到建筑工地、从垃圾场到派送煤气的小店,从凌晨喧闹的菜场到傍晚点电灯的摊点……   他们青春,或正当壮年。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人。   有对性的渴望,有正常的无法遏制的冲动。   他们一样需要渲泻   他们渲泻的对象会是谁呢?除了拖家带口的,不言而喻   如果感染了HIV   你尽可以鄙视他们,说他们没道德,罪有应得   我只能说你欠缺一些人性(不是所有)      他们外出打工,还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空巢儿童   他们被交给了年迈的祖父母   他们一年到头无法看到一次父母的面容,甚或听不到一句话   他们逐渐长大,无人管教   你知道吗?   一些少女,就这样慢慢地受人诱惑,放纵了自己   这又是谁的原罪呢?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57/57Q9C5U1L8_102.jpg   067   如果你留意,右边这幅画,被挂在天涯的首页很久,题目似乎是:程朱理学为什么挡不住肉莆团。   但这幅画却是日本的原始壁画复制图。画面很清晰,一群人在群交。   这样的画面现实中似乎并不鲜见,自古至今。   人在极乐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死亡的模样   至于AIDS是什么,先一边去吧   不要忘记了那些滥交的人,也是人啊   肯定会是某些人的儿女,某些人的兄弟、姐妹,某些人的……   不定正是这某些人,就在这里大声叫骂   其实,我从来都不乏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   但我决不谩骂。   因为我深知这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UN/UNPGPQ6WK9_102.jpg   068   左图是朱力亚的背影,第一个公布自己病情的女大学生。   她也曾经是无数健康的女性中的人员,某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她喜欢的人   先不论她喜欢什么   总之她后来感染了HI ...

2008-01-08 16:28:54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NJ/NJ7GDF74J2_102.jpg   070   关于男色。   我们习惯了右手,然而有人更喜欢左手   分桃、断袖、龙阳、南风   凯撒、亚历山大、汉武(双性)   想不清楚梁山伯这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是怎么看出祝英台是女的   如果看出了,又不说穿,至少说明山伯不是那么老实   同性恋大约是时下大多数国人不能理解与接受的。   所以,我一直惶惑于对同性恋人群的解说,但又无法不说。   先说传统。   贾蓉说:脏唐臭汉。   这个臭汉,25个皇帝里倒有10是喜欢男人的。更无论魏晋。脏唐倒是女性的沃土,但同性恋并不鲜见。至于明清,自不用说,一本金瓶梅,一本红楼,便可对当时的社会窥之一斑。时人总的来说还是相对认同的。   至于西方,《男色论》一书说:“柏拉图、苏格拉底、阿基毕阿底斯都是男色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蓄养一个名叫巴顿的年轻人;雄辩家狄摩西尼斯也和一个年轻人过从甚密,而招致妻子的愤怒;伊壁鸠鲁更是待某个少年如妻似妾一般。”   至于基督教,倒是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同性恋的。在英国,1861年以前法律仍明文规定对同性恋者要判死刑;到1861年,将死刑改为10年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直到1967年,英国法律才使彼此同意的成年人之间的同性恋关系合法化。(郑达临·《世界性史图鉴》)   所以如英国这般对同性恋严苛的社会,如今已经以法律形式同意了同性恋合法化。不能不算是一种进步。   在中国,有报道称,同性恋人群占总人口的2-4%,如此一算,绝对数字却是巨大的。   我无法预知这一数量庞大的一群,潜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之下,会是如何一种生态。   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男男性传播占12.2%。换算出来是 6100人。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DN/DNPUSC64IR_102.jpg   071   说到因艾滋病而死去的名人们,不能不提加曼。   他的电影《蓝》成了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文本,银幕上自始至终只有一抹深蓝,忧郁的,如大海般埋得很深的,把爱以言语表达得淋漓尽致的:   “在轻柔的风里,迷失的孩子 ...

2008-01-08 16:31:09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WW/WWUMTIYT1V_102.jpg   079   继续说同性恋现象。   右图是英国国宝级的歌手,世界歌坛的天皇巨星:Elton John.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7S/7SQLOF8UEV_102.jpg     080   再贴一个,大家看。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28/28QVEO5RCC_102.jpg    081   一个市长,一个州长,两种不同的命运。   艾滋病歧视哪都有,不是我们的专利。   不同的是   有的民族会宽容一些,有的民族正在走向宽容   有的民族仍然严辞以待,有的民族刑罚相向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那么,我们的道德标准又是什么?   谁又能代表了道德   谁给他权利代表了道德?   接舆歌中唱: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KT/KTOV52V5J0_102.jpg   082   如果从艾滋病的角度,我情愿社会对同性恋现象有更宽容的姿态   这至少可以让他们不需拿一个无辜的女性作为掩饰的对象   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的生态特点   如果并无妨碍别人、危害社会,那么我想   为什么非要让自己的眼光逼着他去害人呢?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LP/LPAM1K6QOA_102.jpg   083   同性恋给人以不道德的一面,是性乱   对于性乱,概念及标准是什么,好或坏,或是否侵犯了传统与现实的伦理道德   我不敢随意置喙   这一方面的知识我需恶补   不过也建议大家都看一看福柯、弗洛伊德、李银河,潘绥铭等   我不知道现实中大多数人有无性乱(自我给出定义吧)的一面,是不是都会同一而终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随时都会审视自己的道德,并感到满意   如果不是,那么   这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同病相怜的一面呢。   右图只是一幅创意,范思哲的。      h ...

2008-01-08 16:32:39

punkxxx :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NY/NYMT1C3G0T_102.jpg   085   经血传播HIV的所有途径中,毒品的危害是最大的。   通过输入血液制品引起HIV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少,原因是政府越来越重视。   每一份献血样本都会得到检测。   当然,有一种现象除外,就是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的血样无法检出。但这一部人归根到底比较少见。   同样,骨髓和器官移植、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内镜检查、针炙等,即使可以引起感染,也将只是个例,而非主要传播方式。   但有一样例外:口腔科器械。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传播途径,高速转动的钻头将会引起口腔粘膜损伤,血液溅出,或以气溶胶形式在局部范围内大量存在,它引起感染是两方面的:一是不注意防护的医生,二是下一个被治疗者。所以看牙应提倡到正规的医院,病人本身也应具备一定的防护意识,应注意督促医生把相关器具消毒彻底。所幸HIV的生命力较弱,正规的消毒方法完全可以杀灭病毒。   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等,都可以引起HIV感染。   理发提倡自带刀片。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下面主要说吸毒与输血两种途径。      http://pdyz02.mofile.com/p/1/2008/1/8/NY/NYMT1C3G0T_102.jpg   086   鸦片,它曾让这片土地饱受凌辱与践踏,它让贫穷更贫穷,让罪恶更罪恶。   它却源于一种最美丽的花:罂粟花。   正如歌声里所唱:风飞花,风飞花,你走进去就再也不能走出……   毒品的种类很多,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   ①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   ②可卡因、可卡叶;   ③大麻;   ④安非它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   ⑤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   ⑥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   它们可来源于植物,也可人工合成,后二者一般用于治疗,但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停用会引起戒断症状。   鸦片、吗啡、海洛因来源于罂粟。   可卡因来自古柯树。   大麻是穷人的毒品,它便宜,被制成烟。   人工合 ...

2008-01-08 16:35:58

博艾ang :

了解了。。懂得了。。 明白了。。。。

2008-01-08 17:11:50

PJC :

浏览过……

2008-01-08 19:05:58

97 :

无语。

2008-01-08 22:31:10

璇 :

心疼

2008-01-09 14:23:12

关于182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更新日志
   E-mail:web#182yg.org (请将#改为@)  联系电话:18267801590
法律顾问:周义军律师 技术支持:浮生
温州一八二义工协会 版权所有 转摘请注明出处 © 2025 www.182y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7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