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
  • 助学
  • 助老
  • 其他
娲诲姩鎶ュ悕
中国慈善事业缘何积弱
punkxxx   2008-02-07 10:34:35   497次浏览 共 11 条评论
  近日对南方雪灾地区的救援工作正在进行,恰在此时,民政部发布了有史以来我国首个关于慈善捐赠的官方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达到了223.16亿元,约占我国去年GDP的0.09%。

  这个捐赠数字有些惊人,不是多得惊人,而是少得惊人。比比就知道,2005年,美国人的慈善捐助达到了2603亿美元,占到当年GDP的2%,人均捐款额高达878美元。不要说这是因为美国人比中国人富,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美国都不可能比中国富百倍。也不要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慈善意识比不上美国人,中国的慈善文化、民众的慈善意识确实与美国有不小的差距,但扶危济困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就不相信,中国老百姓的善心不及老美的百分之一。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跟政府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慈善事业也不例外。显然,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明显滞后,是相关公共政策缺失的直接后果。

  首先是慈善事业的“地盘”问题。现代意义上慈善事业都是民间主导的,在海外,基金会等民间机构是各类慈善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大量具有良好资质的民间机构的介入,使得慈善事业普遍化、日常化,也更为专业、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效率。这是慈善事业得以良好运行、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在我国,众所周知,政府对于民间组织的管束一直比较严格,改革开放后虽有所放松,但任何一个民间组织,成立门槛仍然很高,而且必须挂靠相关政府部门作为管理部门,否则就不能成立。受此影响,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渠道甚不畅通,迄今为止,我国仅有慈善组织200余家,而在美国,慈善组织却有12万家之多。民间慈善组织发育不良,慈善事业自然归由政府主导。但由于政府在角色、精力、能力、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慈善事业的“利益”问题。在国外,为了鼓励个人、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慈善事业,采取了“又打又拉”的政策。所谓“打”,就是征收高额的遗产税(美国高达55%),促使人们将个人财富向社会捐赠。与其死后被征税,不如活着的时候捐赠落个好名声成了人们从事慈善活动的重要心理动力。所谓“拉”,就是政府对从事慈善活动的个人、企业与专门机构大幅度免税,同时给予慈善组织巨额补贴。如此,进行慈善不仅可以满足爱心,更可以获得实惠,何乐而不为呢?而在我国,虽然也规定个人和企业捐赠可获免税优惠,但优惠幅度相当有限,例如一直规定企业捐赠的免税额最高不能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而不是多捐多免,且手续复杂,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激励人们捐赠的作用(2007年,这一限额提高到13%,可谓一大善政)。这样,使得按照国际惯例有可能流向慈善的资金,实际上仍以税收的形式流入政府部门的腰包。而对于慈善机构的免税,我国仍然采取特许制,至今全国能够全额免税的慈善机构不到十家。而在美国,任何慈善机构只要能够证明自己从事的是非盈利公益事业,即可获得不同额度的免税优惠,并有可能获得政府的补贴。可见,由于某些政策的偏差,公众捐赠的热情被抑制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从源头上受到了遏制。

  而此次雪灾的救援工作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慈善事业是多么重要,而我们距离慈善又是多么遥远。慈善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业,而政府,是该为公众没有障碍地参与慈善做点什么了。



本文发表于2008年2月6日《嘉兴日报》

我是 验证码:  

共 11 条

黄昏的落叶 :

嗨、、、、、、、 中国大多都是自扫门前雪啊

2008-02-07 23:05:20

97 :

相信会越来越好的,只要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意识。

2008-02-09 16:34:42

浮生箬梦 :

国情不同,GDP也不准,贫富差距也不同

2008-02-11 3:42:51

若芸 :

不要伤心哀叹,大家能出来帮助别人就很好啊!政府只能统计出钱的数字,但却算不出百姓的慈善行为。

2008-02-11 21:45:34

PJC :

有一定道理

2008-02-13 8:41:09

璇 :

相信明天会更好的

2008-02-14 10:25:25

空心小菜乐悠悠 :

首先从自己做起,慢慢地就会影像到周围的人,以至更多的人,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2008-02-14 16:24:14

小悠 :

非常有道理!机制问题,社会机构问题。

2008-05-20 21:08:20

青言 :

2008-11-11 10:12:04

sunlive :

深有同感啊! 虽然我比较信佛,实际上是觉得佛庙是由一些老人管理的,他们管理上也是需要资金的.所以一般情况每到一个寺庙我都会捐一些小钱,包括夏天老人们在公共场合搭一凉棚,泡一桶和茶,让过路人可以解暑,且不说这些人的工资是如何支付的,但成本肯定是要有的,比如他们还请帮手抬茶桶,老人们是搬不动的.我就记得有一个外地小伙子帮他们,工资600元.这些可不能让老人们支付.所以我也会捐一点,略表心意. 但是有一次去路过寺庙,结果听说他们的寺庙是承包的性质,马上激起了我的反感,虽然这也一些方面带给村民的老人一些实惠,但这个承包费到底是由谁管理呢,至少本人不坚决不信任村委会的,包括政府.这个就需要一个民间的信誉良好的慈善机构来处理,而且财务必须公开化,包括工资.

2008-10-17 9:55:12

琼斩云 :

我们应该做到从我做起,希望182能多多开展业务,便不是所有人都是星期六和星期日有空的,希望182每天都有活动,让我们一些无序和自由的工作者不要闲在家里,有心无处施。

2009-01-07 9:34:53

关于182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更新日志
   E-mail:web#182yg.org (请将#改为@)  联系电话:18267801590
法律顾问:周义军律师 技术支持:浮生
温州一八二义工协会 版权所有 转摘请注明出处 © 2025 www.182y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7665号